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

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

2025-09-02 上午 10:58:29      来源:陕西新闻网     编辑:刘一舟     浏览量: 9319
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,扎实推进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”行动计划,2025年7月25日至8月7日,西北大学“智行常州”实践团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开展了为期14天的“科技创新强国专项”三下乡……
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,扎实推进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”行动计划,2025年7月25日至8月7日,西北大学“智行常州”实践团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开展了为期14天的“科技创新强国专项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以推动前沿科技与创新资源下沉基层为核心目标,着力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,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。

武进区位于常州市南部,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,濒临太湖与滆湖,总面积84平方公里,辖8镇、2街道,涵盖135个行政村和99个社区,户籍人口101万,常住人口173万。该区不仅坐拥武进国家高新区、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重要功能平台,还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产业生态,在2024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三,投资潜力排名全国第一,成为科技赋能基层发展和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示范基地。

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第1张

图为实践过程剪影。王静怡 供图

7月28日至31日,实践团开展了以人文精神溯源为主题的学习调研。在常州博物馆,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常州自史前时期至近代的文化演变,重点观摩了良渚文化玉器、宋代瓷器及近现代实业文献。随后在武进博物馆,深入感知了地方历史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在瞿秋白纪念馆和张太雷纪念馆,通过实物、影像和文献资料,回顾了革命先驱的伟大事迹与精神遗产。实践团还参观了盛宣怀故居,学习其兴办实业、推动教育的事迹,最后走访了青果巷历史街区,体验常州“千载读书地”的文化底蕴与江南人文风貌。该阶段活动不仅深化了团队成员对地域文化的认知,也强化了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。

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第2张

图为“智行常州”实践团倾听讲解。王静怡 供图

8月1日至7日,实践团聚焦“科技强国·产业筑基”主题,深入武进区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开展实地调研。在武进国家高新区,重点了解了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集聚态势与政策支持体系。于常州工研荟产业园,调研了“产学研用”协同创新模式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。在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和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,团队观摩了高精度传感器和液压系统的研发生产线,并就关键技术突破与“卡脖子”难题攻关进行了交流。

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第3张

图为“智行常州”实践团在参观企业。王静怡 供图

龙城实验室展示了其在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科研布局与人才团队建设情况;中以常州创新园则体现出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模式的创新实践。蓝湾国际人才公寓作为武进区高标准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服务载体,其配套设施与管理机制反映出区域引才留才的扎实基础。通过系列走访,实践团全面认识到武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、以开放生态汇聚人才资源的有效路径。

实践团还赴嘉泽镇城西回民村、“溪边咖啡”和“南庄时光”文旅点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。当地通过突出花木产业特色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、创新乡村空间运营机制,积极探索生态宜居、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相融合的发展路径,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“武进经验”。

聚焦产业筑基 赋能创新发展:西大学子深入常州武进调研科创生态第4张

图为实践团活动结束时的合影。王静怡 供图

调研表明,武进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、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开放的创新生态,正在成为科技赋能区域发展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样本。本次“三下乡”活动通过人文教育与科技调研相结合的方式,为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国家战略、践行科技创新使命提供了重要实践平台。

通讯员 王静怡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